
深海魚EPA、DHA含量大不同!鮭魚不是最高!
Jan 17. 2024
EPA、DHA是什麼?差別在哪?
首先我們要知道,人體無法自行合成Omega-3,須透過飲食攝取來補充,
其中包括就EPA和DHA,兩者營養成分主要差別在於:
EPA(Eicosapentaenoic Acid)
- 促進新陳代謝,幫助體內循環更順暢
- 滋補強身,提升活力及全身的保護力
- 紓壓放鬆維持好心情
- 病後、術後營養補給
DHA(Docosahexaenoic Acid)
- 晶亮保健,調節視野更舒適
- 提升思緒靈活、專注力、學習力
- 幫助孩童加強反應、正常發育
- 調整體質,促進新陳代謝
魚油EPA排行榜,今晚你吃哪一尾?
魚油多數來自深海魚,其富含的兩者對人體都有非常多的益處,因此若日常攝取不足,就可以透過魚油保健食品補充。
專業機構告訴你,一天要攝取多少Omega-3!
世界衛生組織WHO與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議:每日應攝取300~500毫克
美國心臟協會AHA建議:每日攝取650~1000毫克
我國衛福部規定:每日不可攝取超過2000毫克
目前並沒有明確建議 Omega-3 要攝取多少量,因此大家在挑選魚油時,除了顧及本身需求外,還要特別注意萃取型態,會大大影響吸收率喔!
依照年齡調整吃魚份量!
因魚肉的纖維結構較短,比其它肉類容易咀嚼吞咽、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,根據食藥署建議,吃魚的份量可依照年齡做調整,一份1份為35克,約成人3根手指併攏的大小及厚度:
- 1~3歲:每周2份。
- 4~6歲:每周3份。
- 孕婦:每周7~9份(孕期最後1-2個月建議減量或諮詢醫師後補充)
注意!這4種魚別多吃!
根據農委會及衛福部的監測發現,鮪魚、旗魚、油魚、鯊魚...等深海大型魚類,體內有較高濃度的重金屬物質,因此衛福部食藥署於2017年訂定「魚類攝食指南」,針對屬於海洋食物鏈頂端的大型魚類,提出建議攝取量,避免對幼兒神經發育造成不可逆的傷害。
若有需要補充這些魚類,可以參考以下份量斟酌食用!
- 孕婦及育齡婦女每周不宜超過1~2份
- 6歲以下兒童每月不宜超過1份
JOJO藥師也建議不論是深海魚或淡水魚,都有豐富的營養,最好輪流均衡的適量攝取。
魚油盡量避免與這些一起吃!
食品:像是銀杏、大蒜精、紅麴...等有抗凝血作用,因此避免同時與高劑量魚油並用。
藥物:血壓藥、慢性病藥物,會建議至少間隔2個小時以上服用。
素食者補充OMEGA-3必看攻略!
素食者雖無法從葷食補充OMEGA-3,但有些素食食材當中含有豐富的OMEGA-3,像是亞麻仁油、豆類、核桃等,如果是保健需求的劑量,也可以考慮深海當中富含OMEGA-3的藻類,例如藻油或藻粉,「只是跟魚油來比較的話,濃度無法到達那麼高,還有轉化率也比較低,但也是一種選擇。」